从低潮中认识自己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的景况,就像季节有着寒暑之节一样,也会有冷暖交替的变化;情场失意、工作不得志、与家人无法沟通甚至是在同侪中不被认同,我们常因着无法得到他人或是自己的认可与肯定而陷入低潮。等到清醒过来再作反省的时候,偶尔会觉得当时的行为实在幼稚,或是自责自己曾经是那么地莽撞、轻率乃至于是无知。可是,真不知是怎么搞的,我们就这样在低潮与清醒中来回摇摆,到了最后还是回到原点,少有任何的突破与成长。感觉上,自己就像月亮一样有着阴晴圆缺,仿佛已接受了命运之神预定的安排,内心却是满满的不甘、抱怨与无奈。当我们处在低潮时,其实真是好好反省、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因为我们在所谓清醒的时候,往往并非是真正的清醒。不管是刻意压抑或是潜意识中,都会在有意或无心的时候,否定了内心种种的孤寂、空虚、疏离的感受,也压抑了由恐惧所引起的种种负面情绪。这并不是说,一般人从没有想过办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人尝试看了许多关于心理励志的书,也听了许多朋友的分析、建议。只是到了最后,还是不忘提醒自己这样的话:“书上写的、朋友说的我都懂,不过,懂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就这样,不是畏惧改变,就是不耐于等待,而错失了检视自己的机会!
人在顺境时得意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能在低潮中苦中寻乐,或是让心情归于平静去认识平常疏于了解的自己,才能帮助自己随着经验而成长。让我们这样子说好了,生活中的低潮就像在马路上开车遇到红灯一样,是为了让我们停下来做个短暂的休息。伸个懒腰、做做深呼吸来放松紧绷的精神,甚至可以看看是否走错了方向;不然的话,车子在行进当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若是没有这些片刻的休息,实在是无法好好地继续完成旅程。
接受自己的独特性
不过,总是有人在等红灯的时候习惯猛催油门,或是紧盯着红绿灯,心情就像赛车手开赛前等待倒数读秒一样,深怕错失了领先的契机。当我们无法获得众人的认同而陷入低潮也是同样的情形,好像非得想尽办法逃离一样,显然地,这是因为恐惧于面对内心的空虚——我们知道说,如果一味地感受自身的感觉、体会真正的自己,只会让自己陷入孤单、寂寞的恐惧中;愈是了解自己,就愈是会感受到自己为了取得认同,在台上、台下角色扮演互异产生的冲突,也就愈加感到自己的矛盾、虚假与无助。
或许有人会觉得掩藏、矫饰自己,刻意表现圆滑或是美好的一面,是与人相处的最佳模式。但却经常在空闲时就会觉得烦躁、不耐与疲倦,也会不想出门、不想看到朋友,甚至于是不愿意面对自己。少有人会平心静气面对这样的情况,大部份的人都只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唉!人就是不能闲下来,一旦闲下来便会胡思乱想、不知所措!”就这样,车子行进时担心遇到红灯或是与人擦撞,真遇到了红灯又着急地盼望绿灯,甚至于是争先恐后抢黄灯、闯红灯,非得等到爱车报修、自己进了医院才“心甘情愿”的反省、后悔。无论如何,生命自有它本身的律动,高潮、低潮就似红灯、绿灯交错运行,不懂得随时调适心态的人,伤害、不幸就会如影随形。
在人际关系中,即使你再怎么在乎别人、费尽心血改变自己来讨好别人,还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有时候,我们不愿意跟“大家”一样,并不全都是自己的问题,只能说是我们真的不喜欢那样的生活方式罢了。如果不愿意接受自己与别人的差异,硬是要跟大家一样,去扮演着与内心并不契合的角色,我们怎么可能会晓得该如何珍惜、疼爱自己。当我们觉得累了、倦了,对于生活方式感到不满与抱怨,未必是我们又在胡思乱想了,也有可能是因为无法满足心中真切的渴望所致。在这个时候,若是肯静下心来自我聆听,或许就会听见内心仿佛有某种声音,盼望着我们停下脚步仔细地想一想!
想一想说,如果跟别人相处的“最佳模式”,是我们真真不愿意的,我们又要如何跟自己相处呢?我们与人相处时,所盼望的真是现在这个样子吗?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不得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别人的过度期待,还是自己过于恐惧别人的眼光?如果真要改变这样的生活,或者说是要活出真正的自己,我们会得到或是失去些什么?如果我们不是真正的自己,别人要如何来爱这戴着面具的自己呢?
我们得要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否则总是恐惧于别人的眼光,即使是再有能力的人,也会穷于应付而戴上所不愿意的“面具”!这样一来,任谁也不会晓得该如何来爱自己!
月有阴晴圆缺?
有位大学时代认识的男同学,他对“女人”有着某种微妙的情愫,仔细观察这情愫的发酵作用,其实是件有趣的事情。他最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天下的女人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傻’!”他会嫌自己的妈妈做事情没有方法、原则,其实是不希望她过于操劳,也常常帮她把家里的事情先做好;有时候一伙人出去玩得太晚,会故意打电话回家让妈妈说说他,其实是因为怕妈妈会担心;虽然对女朋友嫌东嫌西的,仔细观察后,发觉他只是担心女朋友照顾不好自己;自己常说女生笨,不过见到女生难过,其实他也会舍不得,然后想办法去安慰人家一番。有句他常说的话,真是他自己蛮好的写照,他说:“别人对我们说的、做的‘是什么’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他自己就是一个“刀子口、豆腐心”的男生,如果没有好好地认识他,实在也很难想到他其实是个细心、体贴、懂得关怀别人的人。
就在最近,有位朋友常提起说,这几天可以看到难得一见的“月全蚀”,使人想起人际关系和我们看月亮的“阴晴圆缺”,有着许多有趣的契合与联想。我们都晓得月亮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是因为月球绕着地球公转,使地球上的人们看月球的角度不同所致。不过,对于月球而言,它总是会有一面固定向着太阳,所以本身可是没有什么阴晴的变化喔!换句话说,即使我们的表现都一样,别人看我们的眼光还是会随着其心态、角度的影响,对我们的表现有着不同的观感。
这世上的人看月亮,有人喜欢月圆的时候,也许是因为象征圆满;也有人喜欢弦月,可能是因为富有诗意;不一样的人看月亮,就会对月亮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但是,不管人们对于月亮是如何的想法或观感,月亮终究还是得循着自己的轨迹前进,反正它永远也无法满足所有的期盼。更何况,人要怎样看月亮,对月亮有怎样的想法、观感,反映的是人们自己的状态或需求,可未必是为了月亮着想才这样的。至于别人对我们的眼光,常常反映的也是他们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人就是愤世嫉俗、怨天尤人,看谁都是一样不满,我们当然也不会例外;有人过于主观,常是以偏盖全,认识我们没有三分钟,就已经对我们抱持着成见了;也有人像是三姑六婆,对你品头论足只是为了帮助消化而已;还有人根本不在乎别人,对这样的人而言,你怎样表现都好、也怎样都不好,反正他是看自己心情说话的人。如果我们过于在乎这些人的想法,只会显示出对自己太没有自信,更是徒增自己的烦恼罢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人,像是我们的父母、长辈或是朋友知己,他们会是真心关爱、在乎我们的人。如果用心聆听他们的想法或建议,对我们自己会有很大的助益,因为他们是真心为我们着想的人。不过,即使是作父母的也未必能够完全了解自己小孩的需要,有时候父母也常会因为自己的限制,而对小孩有着某种过度期待,更别说是其他人了。所以,即使是那些爱我们的人,我们虽然能够了解、体会他们心情,但是对于他们所做的建议、分析,还是得要经过我们自己的检讨、过滤才行。毕竟,要对自己负责、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往往还是自己。
这倒不是说,那些不是为我们着想的人,就不必在乎他们的想法了,只是说我们得清楚地知道别用情绪来回应别人个性、习惯上的不圆满,才能平心静气去接受那些对我们有益的建议。至于对那些关心我们的人,彼此的关系应该是分享与聆听,并不是遵从对方的期待而改变。对于那些真是不能接受或是无法达成的期待,还是得要适时地拒绝才行,否则就容易成为关系中造成决裂的隐藏炸弹。也有些时候,我们的理想与那些关爱我们的人相抵触,或许自己非常清楚为什么要作这样的%E
您好 您的这篇文章相当的棒
可以借我引用吗
我会清楚标明出处的
感谢你跟我有同样的感觉
不过这一篇文章不是我写的
是朋友寄给我看的
原作不知是谁
所以你喜欢就引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