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的人生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是一篇写给这辈子什么都想尝试看看,也什么都做过一点的人。如果你相信每个人的一生应该只做一份工作,你可以跳过不看。

许多人抱怨台湾,甚至整个亚洲的教育方式死板,教导出没有创意的一代,其实这是不公平的。与其说是背书让我们变得毫无新意,不如说是为人父母过度保护、加上我们自己优柔寡断的不幸结果。

一直到大学以前,父母告诉子女只要好好读书,别的什么都不要想—不用学习做家事,不用打工赚钱负担家用,不用学习怎么应对进退,怎么建立深厚的友情,从小没有自己买衣服因此毫无美感可言,不懂得欣赏古典音乐或是精致艺术,从小疲于奔命赶场非去不可的才艺班,一旦进国中后却谜样地中断,读书的时候就连音乐都不准听,更别想着交男女朋友,或是读世界名著这类联考用不着的‘闲书’,十八岁以前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那就是念书,念书,念书。

十八岁以后,开始可以交男女朋友,但是以不影响学业跟研究所的考试准备为原则,仿佛感情是一个ON/OFF的开关,或是有个东西叫做感情的水龙头,突然之间转开闸门,感情就会源源而来。

终于从学校毕业以后,男生要先拼事业,女生要找到好归宿,一言以敝之无非就是‘成家立业’四个大字,三十岁以前的人生,就被零碎的分散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从四年到十年不等,每个阶段都只有一个任务,这样的人生在周围日常并不罕见,所以也不觉得怪,直到了三十岁突然看到西方同年龄的人,竟然可以元气满满的一面全职工作,一面念MBA,一面带还在襁褓中的孩子,一面热衷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同时还有从童年就未曾间断过的滑雪或是木工DIY的嗜好,可能加上到处参加国际标准舞比赛,不禁既吃惊又羡慕,觉得自已的人生多么单薄。

其实成年以后,就发现原来人生在世,原本就有多重身分,随时如平行线那样进行着,学习为人父母,同时还要继续为人子女;职场的表现,不会因为在家很孝顺而加分;一个专业上受人敬重的医生,却可能是情感上的低能儿。这时候许多人才开始感叹,‘念书的时候多么单纯啊!除了念书,什么都不用管’,但是却没有发现,问题的症结就在学生时代别的什么都没管,才会人生出现乱局,许多该会的不会,该想的没想,该做的却没做,以致于人生出了问题不会面对,愿意面对也不知从何想起,想了也不懂,懂了也不会做。

比较起来,什么都做过一点的人多么幸运,高中时代有个长我一届的学长,除了留级以外,什么坏事也都干过一点,女朋友也一个换过一个,当时怎么看都濒临不成材的边缘,后来大学联考果然也只进了二流的学校,听说他后来成了一个很优秀的牧师,很多人跌破眼镜,我却一点都不惊讶,因为他本身就是问题,所以最能够体会别人的问题,同时当牧师这件事情,也只是他人生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他并没有因为站上布道的讲台,就一笔勾销过去和未来。

在日本吃东西时,虽然喜欢鳗鱼饭,但结果总还是挑了综合便当,并不见得因为口味胜出,无论瞪着透明的塑胶盖子如何精挑细选,十几二十道配菜里面,总有喜欢的跟不喜欢的,也有普通好吃的跟超好吃的,但是既然都只有一口的份量,所以就算失望,也就是那么一口,但是遇到惊喜的新口味,就是至高的幸福,所以总体来说吃完便当以后都有相当愉快的感受,不太喜欢吃单品的原因,因为只吃一样东西,就只有喜欢与不喜欢两个结果,并非风险太大,而是趣味太小。

超高级的鳗鱼饭虽然美味,但是就是一片鳗鱼盖在白米饭上,无论多美味也总让我觉得有点孤单。自然而然,这样的人生观就会带我走向豪华幕府便当的路,取名松、竹、梅这类抽象的名字,实在是因为内容复杂到难以像鳗鱼饭那样给一个具体的主题。

组合式的人生不见得完美,但是说要讨厌或后悔,也绝对轮不上,总之就是立体感十足。‘只要投入你所爱的事物,前路一定会自动显现’,我对这样的说法深信不疑。

.若有任何看法,欢迎跟作者联系沟通。
 褚士莹官方网站:
http://www.titan3.com.tw/shir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