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资讯架构学–网站应用,第三版的第五章:组织系统(Organization Systems),这一章里面有个目标‘身为资讯建筑师,我们组织资讯,使得他人得以找到其问题的答案。…我们的目标是把组织系统和分类系统设计到用户觉得有意义为止。’工作达人看起来没有什么组织系统,但是分类系统倒是有的,如何让用户觉得有意义,可能我不知道,但是对ㄚ琪自己一个人来说,如何做好分类,这就是一大挑战。

组织资讯的困难度

或许你不会在意这个问题,但是ㄚ琪在做资讯挖矿的时候,对于这种资讯爆炸的时代,那种排山倒海的资讯量是很可怕的,很有可能比福岛的灾难还大,作者举了一篇柏克莱加州大学资讯管理和系统学院做出来的研究报告,有两篇:"How Much Information", 2000HOW MUCH INFORMATION 2003?,后面这份报告是第一份报告隔了3年做成的,但是现在已经过了8年了,HOW MUCH INFORMATION 2011年的没有看到过,不知是作不出来还是专案结束了,先不管现在的情形,2003年的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年制造的资讯量在1~2EB(exabyte),所谓EB就是十亿GB相当于18个0,真是恐怖啊。

image

这里有张内容成长引发创新的截图,因为资讯的庞大组织的方式将由传统的杜威十进系统跳跃到资讯建筑师来完成这个任务,看起来是势在必行的。

模糊性

这个分类最难的问题,终于担纲上任了,ㄚ琪在做分类学研究时,确实碰到这个大障碍,不知你碰过这个问题没有,但是我发现其实这来自沟通的问题,可是这沟通的问题又来自于很多背景因素,所以像书中所举的做简单例子,蕃茄是蔬菜还是水果,可能就有够让人头痛了,更何况要在1~2EB的资料里做分类,虽来学科上有Fuzzy的技术,但是ㄚ琪还真是有听没有懂啊,难。

异质性

异质性指某种东西或者一群东西,是由不相关或不相同的部份所组成的。而同质性指某种东西由类似或相同的元素所组成的。所以要替异质网站找到一种放诸四海皆准的法则组织其内容是相当困难的,而且方向也错误,看来ㄚ琪不用在工作达人上为了组织系统伤脑筋了。

不同观点的差异性

这个问题应该也是来自于沟通的问题吧,不过这里讲得更详细,这种问题会因‘个人的需求、观点和行为会随时间改变’造成,呵呵就连个人自己的作法确实会随着时间不同做改变,试问你本来是小学程度所做的组织系统跟你到了研究所程度的再做组织系统这应该有很大的差异吧,所以要探索资讯模式的复杂本质,有可以参考"Anomalous States of Knowledge as a Basi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by N.J. Belkin, Canad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5 (1980).

另外ㄚ琪感兴趣的是这一篇"How Do People Organize Their Desk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Office Information Systems" by T.W. Malone, ACM Transactions on Office Information Systems 1 (1983).为什么ㄚ琪很感兴趣,老实说ㄚ琪常被念说书桌上堆满了东西都不整理,其实是因为ㄚ琪没学好分类,导致有这个障碍,而且敝人对Sophia的分类学也不是很满意,有时甚至还会整理到忘记在哪,这就真的要命了,找不到总不能每次都靠圣灵吧,看起来如果好好地读这一篇,可能在安排实体桌面和办公室空间上会很有特色吧,这就够cool了。

好了。言归正传,分类系统和组织系统确实受到建构者观点影响十分显著,想想看ㄚ琪为了全球华人男女青年的工作大未来所做的工作达人,写没几篇的工作介绍,就写了很多自己找工作的经验,后来更多的是工作的心得,还有吃喝玩乐等杂七杂八的文章出来,压根是依照自己的想法来建构的,完全没有想使用者来到工作达人这里是要做什么?后来看到别人用SiteTag这个工具,来产生访客行为标签云,赫然发现

2011-07-08_151434

真没想到中油招考补习班及公营有这么多人要找,或许可以写更多这类的文章吧,想Sophia爸年轻时候就把一生奉献给中油了,ㄚ琪年纪这么大才想要进中油,可能也不适合了吧,不过大伙有这个心愿就趁年轻时把握机会喔。

比较想像不到的是影印机设定、斗数这是什么碗糕?ㄚ琪有写过吗?连我自己都忘了,唉。

不过像省油锭这个好东西,确实ㄚ琪体验过的,不过我老妹也没货源了,所以无从继续测试。

程式下载是可以理解,不过ㄚ琪没程式可以给你下载啊。

ㄚ琪在这里只是要感谢这个工具可以研究用户的标签使用,书中还另外介绍了用户研究要跟分析方法合起来用,像是用户如何收集资讯?他们的浏览方式如何?这些问题都有它的重要性,要影响到你的网站架构跟未来的获利性喔。

公司内部的政治文化

不用多说,部门组织是瞬息万变的,所以‘身为资讯建筑师,你必须对组织的政治环境有相当的敏感度。’

组织网站和企业网路

这一段很绕舌,所以ㄚ琪只引用觉得重要的一句话,‘组织是与导览、标签命名,以及索引方式有密切关系。网站的阶层式组织结构,通常是主要导览系统中的要角。各类目的标签在定义该分类的内容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手动式索引或者中介资料标记(metadata tagging)则是一种工具,可以在很详细的层次上把内容项目组织成群组。’

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organization scheme),像是电话簿、超市、以及电视节目表,有些容易用,有些则像在超市找东西一样麻烦,当然如果你是抱持逛超市,那就又另当别论了。

精确性组织体系

三种最常见的作法:

按字母顺序

这没什么疑义,但是对于中文来说,似乎没有这么好用啦。

按年表

很多历史资料是用时间顺序来纪录的,也没什么问题。

按地理位置

地点也不会有问题,特别是行动设备的流行。

模糊性组织体系

几种有价值的模糊性组织体系:

按主题

按任务

按观众

按比喻

比喻的方式可能会很成功也可能很失败,如果比喻可以让人容易联想到的话。

混用

组织结构

包括阶层式、资料库导向模式,以及超文字。以下再详细讨论这三种结构。

阶层式:由上往下的作法

设计分类法

这一节我想对工作达人的分类设计是很有用的,所以可以仔细参考,书中有两个原则。‘首先,要注意到一个观念,但不要被它束缚住:阶层式类别之间是彼此互斥的。对单一的组织体系而言,你必须在排他性和包容性之间的张力取得平衡。容许交叉编目的分类具有多型阶层(polyhierarchical)的特性。…然而,如果有太多资料项目进行交叉编目,阶层式系统的价值就会丧失。排他性和包容性之间的张力无法横跨不同的组织体系。你会期望依照格式组织的产品目录所包含的资料项,会和以主题组织的产品目录是一样。主题和格式只是观看相同资讯的两种不同方式。或者以科技技术语来讲,它们是两个独立的面向(Facets)。’

这一段看起来有点难懂,而且感觉很难做到,因为在有些分类上,会有多重分类的困难,就像之前题到的蕃茄是蔬菜还是水果,有些人可能会执着于某一种分类,可是ㄚ琪常常为了搜寻方便,会把它加入蔬菜类及水果类,这样算是不得罪人吧,可是这就会造成这里所说的阶层式系统的价值丧失,结果我只能说算了,管他的阶层式价值,但是希望不会影响太大才是。

‘其次,分类法中,要注意到宽度和深度之间的平衡是很重要的。宽度指的是阶层式系统中每一层的选项数目。深度指的是阶层式系统中的层数。’

深度跟宽度的均衡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组织的设计里头,在这里我可能指的是公司的人事组织可能也包括在内,但是对一家越来越庞大的公司而言,或者说是工作达人好了,该怎样做才好,作者不建议采用G. Miller,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63, no. 2 (1956).7+2或7-2,就样就行了喔,哪能这么简单,我倒是比较欣赏作者给的建议:

  • 要体认到让用户承载太多选项时的危险性。
    在页面层次上组织资讯及设计结构。
    让你的设计送交严格的用户做测试。

另外也可以参考

"Web Page Design: Implications of Memory, Structure and Scent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by Kevin Larson and Mary Czerwinski, Microsoft Research. See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users/marycz/p25-larson.pdf.(注该连结已取消,可以改连至http://www.microsoft.com/usability/UEPostings/p25-larson.pdf查看)

‘新兴网站和企业网路如果要成长,就应该倾向于宽而浅的阶层系统,而非窄而深的阶层系统。’宾果,ㄚ琪也觉得这是最好的,看看工作达人的分类方式,你可能会很吃惊吧。

2011-07-13_142204

这个分类的结构其实是很烂的,因为没有阶层式,看起来需要弄一个可以阶层化的结构页面来改善才行,不知读者的感觉如何?

资料库模式:由下而上的作法

‘资料库的定义是“安排一群资料,使能便捷的搜寻和取出它们。’

‘大部分我们所使用的重量级资料库,都是以关联式资料库模式建造而成。在关联式资料库结构中,资料是储存在一组关联(relation)或表格(table)中。’

书中提问,为什么资料库结构对资讯建筑师而言很重要?

答案:中介资料。‘中介资料是连结资讯架构与资料库结构设计的主要关键。中介资料可以让我们把关联式资料库的结构和威力,运用到异质性的、非结构化的网站环境和企业网路环境中。以控制词汇的中介资料替文件和其他资讯物件订上标签,我们就可以进行有力的搜寻、浏览、过滤、以及动态连结。’

这里头建议资讯建筑师可以懂SQL、XML Schema、ERD,另外对大型网站而言,最好是仰赖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CMS)软体。

超文字

这里用超文字感觉很像超连结,而且文字读来还真像是超连结,好吧,就当作一样吧,‘超文字是设计资讯结构中最近才有的方法,而且是高度非线性的。’,另一个重点是具有很大的弹性,但是‘会引起潜在的复杂度和用户的困惑’,因为超连结的设定是出于个人的联想,所以有时候没办法符合用户的需求,况且有时候文章内还得夹杂广告的连结,这可能也是会给用户困惑或是讨厌的吧。‘超文字可以让你在阶层式系统中,建立资料项和区域之间有用而去有创意的关系。’

社群分类

‘用户参与系统引起网站设计社群的注意和想像’,主要是标记法的使用,这种自由式标记法,也称为共同合作分类法、平民索引法以及民族分类法。像是del.icio.us及Flickr的崛起,Flickr的丛集演算法,建立了突现式的自我描述分类法。这种用户所建的这种由下而上分类结构发展的突现词库,可以叫做通俗分类法(Folksonomy),有人这样问,当然ㄚ琪觉得并无什么不妥,虽然Technorati创立人跟CEO David Sifry有预言传统的组织形式会死亡,引用自"Technorati Launches Tags," a January 17, 2005 post on the blog of David Sifry, founder and CEO of Technorati, the self-described "authority on what’s going on in the world of weblogs."ㄚ琪很欣赏这样的预言,但是Technorati却拒绝了中文的加入,可恨。

可是这里也有一些争论,folksonomies + controlled vocabularies" (http://www.corante.com/many/archives/2005/01/07/folksonomies_controlled_vocabularies.php)。

所以Flickr会有可寻性的问题,这到没错,ㄚ琪很喜欢用,但是发现要找花名,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建立凝聚性的组织系统

‘具经验的设计师Nathan Shedroff建议我们把资料转换成资讯的第一步就是探索其组织。’参考Nathan Shedroff’s Unified Theory of Design at http://www.nathan.com/thoughts/unified/6.html

综合这几节,要想建构一个网站系统,你可能得混用上面所述的技术,并且评估你的使用者需求,所以到现在为止,ㄚ琪还是得定焦在使用者需求上,才能在工作达人上有更多的作为,所以你若有任何想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