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整年不用钱:免费+自由–一个经济系毕业生的不用钱生活实验

ㄚ琪上周在图书馆凑巧翻到这一本书一整年不用钱:免费+自由–一个经济系毕业生的不用钱生活实验,很容易地ㄚ琪就被这个书名所引诱,所以就开始翻阅了起来。

[adsense] [/adsense]

内容简介

想像完全不用钱生活一整年。原为企业经理人的马克.鲍伊,本身也是经济系毕业的高材生,他大胆做了这样的实验,本书就是他精彩动人的故事。亲朋好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该吃什么?住在哪里?这对你的社交生活和人际关系会有什影响?你怎么和朋友联系?如何洗涤?

在这本划时代的书里,马克.鲍伊亲身体验一整年不用钱的情境,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找出我们因迷恋金钱所带来的后果。他经历了以乌贼骨板磨成粉来刷牙,并且只吃当季食物,和人交换生存技巧,使用堆肥厕所等种种情境,而且甚至不用一文钱渡海到爱尔兰,闻所未闻地不用钱过了一个圣诞节。

马克遵守自己严格的规定,回归生活的基本层面,学习以巧妙的方式消除他的各种帐单, 完全不用钱过生活。从用菇类制作墨水,到以废弃的铁罐制造火箭炉灶,马克在节俭中融入乐趣,说明了经济环保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诀窍。本书的贴心和机智,是马克惊人决心的证言,这也将能启发读者扪心自问: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作者简介

马克.鲍伊(Mark Boyle)

马克.鲍伊在英国发起“免钱经济”运动,他大学主修经济学,曾任有机食品公司的经理职位。他的网站“就是爱过这种日子”(www.justfortheloveofit.org/ )每天有三万人次的点阅率,号称是世上成长最快的替代性经济活动,也是累计超过一万五千多名会员的特殊社群。作者身兼《卫报》(Guardian )及《伦理消费者》杂志(Ethical Consumer )专栏作家。并常接受英国各大媒体采访(Sky News, BBC Radio Four, Daily Mirror, Daily Mail, Telegraph, and The Times)。

这本书还有很多的名人推荐,有林黛羚着有盖自然的家屋改造老房子盖绿色的房子以及褚士莹着有地球人,博客来有目录、中文版的序言、前言跟其中部份第一章的内容可以抢先试阅。

ㄚ琪对这样的实验生活感到shock的是,ㄚ琪读过很多的经文,比如说摩尔门经尼腓三书13:24没有人能事奉两个主;他不是恨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

在经文指南里面,解释说是阿拉姆语里的“财富”意思。

马太福音6:24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财利的意思)。

路加福音16:13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

教义和圣约82:22现在,我实在告诉你们,这是智慧,要和不义的玛门作朋友,这样他们就不会毁灭你们。那时主给先知的启示,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里,我们被允许和不义的玛门作朋友,为了活神教会的益处,好让每个人能增多他的银子,让每个人再赚另外的银子,是的,甚至一百倍,纳入主的仓库,成为整个教会共有的财产。

到底来说玛门终究还是不义的,应该只在某段时间某个环境里,才会被允许追求玛门。ㄚ琪也一直很戒慎恐惧地常常反省,我是一个追求玛门的人吗?看到有人追求玛门,有人要作两份工作,累死人不偿命,有人要在安息日拼命地工作,这当中到底是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足,还是在追求更多的物欲,这就不得而知了,看来也只有神知道,玛门看起来还真想水一样,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啊,怎么用就像傻瓜与聪明只有一线之隔了。

所以马克的这种不用钱过日子,真是直让ㄚ琪伸出拇指说赞了。

这里头还有关于他的免费经济社群,就是爱过这种日子,www.justfortheloveofit.org,也是让ㄚ琪注意的,他的分享概念,跟教会的分享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ㄚ琪也想实践这样的生活方式,不过我想我只能撑29天吧,到了第30天为了缴房租,可能就得投降了,有自己的房子,真的是迈向不用钱生活的一大指标,虽然我知道文中,马克.鲍伊好像是住在拖车屋里面过活的,所以没有自己的房子又何妨,不过在台湾呢?我想这应该很困难吧。

好吧,可能也有人会说,我可能撑不过1天吧,因为我受网路的荼毒已经很久了,特别是个网路工作者,要用网路势必用到电,用到网路,你不拿钱出来更是不可能,不过我想电的问题,这书应该有解答,如果可以今天再继续去找这本书来看。

网路是很矛盾的,像马克.鲍伊的网站,他不用钱怎上网经营网站啊,这是其中一个矛盾,再者他又出了这本书,如果我们不花钱买,我们怎么实践这生活,而他也靠了这个获得了收入,倒底他的实验生活,是另一种玛门的技俩,还是…,总之暂不评断,让我安安静静地看下去,末了希望我有重大的收获,虽然说对ㄚ琪琪的家来说,这已是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了

林黛羚在代序中有这样一段‘谈及心中理想计划的实践,最后都以“没钱”或“努力存钱中”收场,理想还没执行就已幻灭或搁置,大家(反射性的)一致认为没钱真的啥事都做不成,没钱=没办法活=不快乐=百事哀。’对啊,ㄚ琪家要去美国的计划,给人的答覆就是努力存钱中,但是是不是一定这样,我觉得很好奇这书到底能不能解答我的困惑啊,如果可以,那真的就值得看了。

‘“一整年不花钱”是一本可以重复看许多次的书,首先,Mark是真实人物而非虚构,而且即使是那一整年已经过完(2008-2009),他还是继续过着不花钱的生活,没有银行帐号、也不支付公家机关寄来的帐单(例如劳保、老人年金那些),所以表示,这是可行的,而且很可能如Mark所说,不只是单身的人可行,有小孩的家庭更应该朝这样的生活方式迈进。再者,是Mark对回归自然生活后,所感动的种种,他的听觉变得更敏锐了,他因为居住在农场而被大自然四季的美给深深撼动,最棒的合唱团是清晨的鸟鸣、阅读片刻抬头看窗外就是满天明亮的星空,也因为不能花钱,所以他对广告免疫、不会被电视洗脑成笨蛋,他的思绪变得格外清醒,尤其当他说,他现在的写稿速度是之前都市生活的两倍,更是让我羡慕不已!最后,Mark也在书中分享了各种不花钱的小撇步, 例如朴门设计运用在蔬果种植(台湾也有朴门设计,google大地旅人便可查到)、他也更加熟悉哪种木材容易生火,木耳要在什么样的树干上才采得到、包括如何透过采集来做墨汁、堆肥、训练婴儿不需尿布、火箭炉、种菜等,很多方法都让人惊艳,也许材料英国台湾不同,但可以找到代替品就可以按表操课。’

这一段我只能说当我们回归到自然的律例时,那种听觉的敏锐,或许这事关我们如何地感受到圣灵,如何倾听到神的低语更有关吧,很多的感动、很多的智慧将源源不绝地到来。

第一章 为什么不用钱?开头第一段‘金钱有点像爱情。我们耗费毕生的岁月追逐,却很少有人了解它究竟是什么。其实在许多方面,它最初的由来都是个奇妙的点子。’,里头提到了意愿双重吻合(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这真的是经济学得一个概念,所以马克来这里提到了钱的历史。

第一节末‘金钱不再为我们工作,而变成我们为它工作。金钱已经接管了这个世界。我们这个社会崇拜、敬仰这个本身毫无价值的商品,置它于其他一切之上。更有甚者,我们整个的金钱概念,都是基于一个提倡不平等、破坏环境,和轻蔑人性的制度。 ’真让人感触,当我们在想多赚一点钱,存起来,用钱来赚更多的钱、多赚一点前来满足我们的欲望,去旅行,买镜头,买iPhone,买Notebook,这当然就已经牵扯到了不平等,也破坏了环境,让人直觉我们还真是讽刺。

几度分离

马克最早是受甘地的影响,‘读了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 1869-1948)的书之后,加入有机食品公司。甘地的生活方式让我想起而效尤,发挥我的知识和技巧,贡献社会,而非照我原先的计划,进入企业界,在最短的时间内赚最多的钱。甘地说的一句话引起我的共鸣,那就是“不论你是孑然一身,抑或是挟数百万人的多数”,“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问题是,我完全不知道我想要的改变是什么样。’真的做任何事不要只是嘴巴说说而已,从自己做才有可能改变别人。

‘因此说到结论,我想要找出究竟是什么促成了我们与我们所消耗商品之间的缺乏连系,答案很简单。称作“金钱”的工具一旦诞生,就改变了一切。它的构想似乎是好主意,而且世上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依然认为如此。问题是金钱后来变H5N1 了什么,它让我们有能力去做什么。它使我们完全与我们所消费的事物和制作我们所用产品的人脱节。自有金钱之后,消费者和被消费商品的几度分离已经大幅增加,而经过金融体系的复杂发展,当今的情况更甚于以往。特别针对这点而设计的行销活动隐藏了这个现实,不让我们看见,而且因为有数十亿美元的金钱作后盾,因此这样的活动非常成功。 ’很白了,金钱确实是邪恶的,原来H5N1的背后就是来自金钱,原来撒但的做工在这里,连我在内都被撒但诱惑了。

金钱是债务

债务造成竞争,而非合作
‘在过去,如农作收成这样的时节,人们总是互相帮忙,。这既非正式的义务,也没有刻意交换服务的羁绊,大家互助合作的次数远比现在多得多。这样的合作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一种金钱不那么重要,世上依旧有合作文化的感觉。然而,对金钱的追求和人类贪得无餍的欲望,鼓励我们为了求取更多的金钱而互相竞争。在我们的小镇上,竞争取代了原本的合作,再也没有人免费帮助邻居收成。这种新的竞争精神正是造成小镇诸多问题的部分原因,由疏离感到自杀率、心理问题和反社会行为的增加。它也造成了环境问题,比如资源耗尽和气候的异常,这正是和经济不断成长齐头并进的问题。 ’试想,如果要提倡彼此服务,此时此刻你却忙碌于工作,忙碌于赚钱,这样子状况,让人想到,我们要牺牲时间来服务别人是不智的,我们应该多去赚钱才是,彼此服务少了,人情也渐渐冷了,邪恶再一次地滋长。

金钱取代社群,成为安全的保障

‘对大多数人而言,金钱就代表安全。’造成了ㄚ琪可以这么晚婚,有多少的女孩多么希望有这个保障,有多少女孩的妈妈不想自己的女儿吃苦,可是它却造成了这样的灾害:

气候变迁

石油危机

‘如今,大部分人只对增加个人的财产和攀登事业生涯的阶梯有兴趣,管他那阶梯靠的是哪一面墙,只管攀登就好。我记忆中的街道已经不复存在;从前敞开的大门如今全都紧闭。’

地球有限公司

二○○九年,举足轻重的杂志《广告克星(AdBusters)》创办人凯利.拉森(Kalle Lasn)就说:
“……我们凭着违反经济学中心教条的作法致富:绝不可出售资产,却称之为收入。然而这四十多年来,我们砍光了森林、捕尽了河海中的鱼虾、掘光地球的石油,仿佛它取之不尽。我们卖光了地球的自然资产,称之为收入。如今地球就像我们的经济一样,精赤条条,一无所有。”

出售与给予之间的差别

马克‘实行的是他所谓的“应用信念”(applied spirituality),也就是把自己的信念应用在实际的世界上,而非把它们当作抽象的事物,光说不练。他相信脑、心和手之间的差异越小,就越能坦诚真实地活着。在他而言,精神和实体是一体的两面。’

‘另一个重要的动机比较简单,也比较感情用事──我受够了。’

这一章应该就是他说明为何不用钱了,如果我们都不用钱,我很好奇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