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热爱品质的第三章,再论“品质可能不是你所想的东西”,工商业由交易与关系构成。品质管理的宗旨,是使所有交易完整且正确,使所有关系都成功。ㄚ琪在大陆一家的顾问公司看到‘品质管理的宗旨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促使企业不断持续改进,达到质量和效益共同提升的目的。’这里头看起来是以偏向建立制度为宗旨,感觉就有点与作者的不一样,但是如果就顾问业来说,不断的持续改进这可是一大金矿。
‘品质管理’不受了解的五大理由:
1.认为品质意指好,或奢侈,或光鲜,或重量等,…不明确的定义,将品质管理的过程变成许多事件,而不是完善的管理纪律。 ( P30 ),这里重提‘品质管理的宗旨,是为员工与供应商建立深入的习惯,习于做好他们要做的事,也就是符合需求。’这样说来这是一种习惯。
2.认为品质是无形的,因此是无法衡量的。 ( P32 )如果不可以把品质换成钱来衡量,那么管理阶层就不会感兴趣,看起来是如此。所以,‘要找出“不符合要求的代价”的最主要理由,在于晓得预防措施的重心应该摆在何处。’这让ㄚ琪想到一句俗语‘钱要用在刀口上’,跟钱扯上关系,就可以知道预防要做到什么程度。
3.以为有所谓“品质经济学”。关于品质,多年来的流俗之见认为,做太好是划不来的。( P34 )这里导致作者在1961年创造出“零缺点”观念。
4.认为品质问题的祸首在工人。( P35 )另外在一些行业里,‘银行低层人员的人事异动率都在百分之四十或以上。饭店、保险公司、餐馆、零售店及类似的行业,命运也大致如此。所以如此,大多因为业主没有给他们导向、训练及事业途径…’,确实如此,但纵使我们知道这回事,你舍得砸钱来做吗?
5.认为品质源自品质部门。…品质是行动的结果,不是单靠管区警察就能做到的东西。( P36 )
很多公司疯狂赶用ISO。要说他们不是注定要大失所望,那才奇怪。那些玩意不会带来改进,也不能提供保障。( P37 )
能创造品质文化的公司,其所以克成此功,是因为其高级管理阶层领导有方,而高级管理阶层所以领导有方,是由于得助于真正懂得此中奥妙的人。( P37 )
如果把生活套在这种品质管理里头,那么drab lives是否可以换成钱来衡量,可能没有人想过,但是如果从救恩计划来看,天父早已说明此事,如果在教会学习,可以举一反三地应用,那么这种品质管理的言论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