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博客来一本新书不爱钱,你有事吗?:48个变身有钱人的招财行为学的介绍,不讳言的我很爱钱,纵使我是一位忠信的教会成员,只不过因为爱钱所导致的赚钱目的,成为教友前后所用的方法就变成不同,之前可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来赚钱,特别是寻找可以快速致富的方法,之后因为主的救赎大爱让我转变成,以服务为目的来赚钱,并不是特别想要致富或是赚大钱来满足个人的欲望,而是以供养家庭,甚至是以缴纳十一奉献或是禁食捐献来帮助更多的人受惠为目的,当我这样想时,我就会帮助人们找到他们最需要的东西,也不会特意想要用Facebook之类的社交媒体来扩展人脉,进而遂行自己赚钱的手段。所以当我看到这篇通路王的这篇文章,学习认识好的商品来帮助真正需要的人取得并使用,这才是我最重要的人生致富目的,也奉劝各位的心态能有这样的转变,那么成功在望,我将文章转贴于下:
[adsense][/adsense]
“虽然这一季的销售量,不如预期靠Facebook的流量增加我们的订单数量,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至少我们靠Facebook的的大量曝光,打响了本公司的知名度!”
这句话是否很常听到呢?还是充其量只像一个藉口呢?
你必须要了解,如果想要单靠社群媒体(Social Media),增加商品的销售量是很困难的,一般而言,商品的品牌力是很难引导消费者掏出腰包去购买商品,即使将品牌与社群媒体相结合,效果也会有一定的限度,然而,真正能推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关键,其实是消费者对商品的直接反应。也可以说是商品对消费者的实质效益。
顾客要的不是品牌 而是商品的实质效应
唯有将商品的效益与功能传递给消费者,才能领导他们完成购买行为,例如:方便的工具或设备,让他们可以解决问题。当消费者充分了解商品所能提供的实质帮助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消费者会在商品被销售前,期待商品的出现,他们好奇何时可以拿到商品,他们担心无法成功的购买商品解决他们恼人的问题或去完成他们的目标。
这个想法其实源自于Frank Kerm。他是资讯行销界的传说,他认为作为一个行销人才,销售出去的不仅仅是商品,而是一个快乐的结果,任何一个贩售行为都是为了要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快乐与帮助。所以他的行销策略就是 Result In Advance,先将终极目标写出来,再将中间过程的必经步骤的结果列举出来,以行销某商品为例,在完成销售之前你必须要先经过此四步骤:
- 第一 Find market 找出市场
- 第二 Create product 创造产品
- 第三 Build a website 架构网站
- 第四 Drive traffic 提高流量
他更以约会作为例子,如果今天你想要成功与人约会,你必须要怎么做呢?
- 第一 Approach 找到对象
- 第二 Communication 对话交流
- 第三 Get number 拿到连络方式
- 第四 Ask date 邀请他出去约会
技巧的重点在于,当你在面对某项任务,先将最终要达成的目标写出来,再将步骤列出,将每次的步骤当作短程目标一一完成。这就是让Frank拥有这么多的忠实客户,乐意自动掏出腰包去购买他产品的理由,因为消费者可以经由他每阶段的引导得到每个帮助,他们的关系不单单只是销售与购买,而是每阶段的好处分享。
商品力绝对可以取决大部分的销售量,而品牌力则有锦上添花的作用。现今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看的绝对是商品力与其提供的效用。消费者想要的是一个符合经济效益的实质商品。所以如何将商品的效应确切地分享出去,才会是增加销售量的最大关键。
其他相关文章:
资料来源:
Prove it or Lose it: Branding is Not Enough to Make the Sale
My Most Effective Tactic Expla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