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我们不需要一点羞愧感以约束自我吗

这是在我已经够好了:克服自卑!从“担心别人怎么想”,到“勇敢做自己”一书的第二章 克服自卑以及同理心的力量的难道我们不需要一点羞愧感以约束自我吗?一节,羞愧是阻碍同理心的另一个因素,布朗博士有一个结论,‘羞愧毫无正面效益,无论是任何形式、在任何情境下,或透过任何传送系统,羞愧都是有害的。所谓“羞愧有好坏之分”的说法,在她的研究中丝毫得不到证实。’

[adsense][/adsense]

这里头提到了茱恩.普莱斯.汤妮(June Price Tangney)和兰达.狄林(Ronda L. Dearing)撰写的《羞愧和内疚》(Shame and Guilt),布朗博士用了该书两个研究提到,“容易内疚的五年级学生,日后比较可能申请大学、投入社群服务,比较不可能自杀、嗑药,或是在饮酒或嗑药下驾车,开始有性行为的时间也比较晚。”,另一个研究是狄林.史度维格(Stuewig)和汤妮做的烟酒药物滥用研究。“羞愧倾向(shame-proneness)愈高,烟酒药物滥用的问题愈多,”在同样研究中发现“内疚倾向(guilt proneness)愈高,可能让人避免烟酒药物滥用。”

布朗博士在其研究中,‘女性往往为了自己不必负责的事情而遭到责怪,为不该负责的事情扛起责任。克劳蒂雅.不莱克博士(Claudia Black)在著作《改弦易辙》(Changing Course: Healing from Loss, Abandonment and Fear)里,指出这种内疚是“假性内疚”,她写道:“为他人的行为与行动感到内疚是“假性”内疚,为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内疚是假性内疚。人生在世要负责的事情已经够多了,那些事情才会让人产生“真实”的内疚。’

为了帮助思考“羞愧都是负面、有破坏性的”概念,布朗博士请我们比较两种对付“家暴男”的方式,使用《可以沟通,真好》(The Dance of Connection:How to Talk to Someone When You’re Mad, Hurt, Scared, Frustrated, Insulted, or Desperate)提到荣恩的故事。

在看了更多关于自卑、羞赧跟内疚之后,学会辨别这三种名词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我看来内疚是比较正面的,但要避免“假性内疚”,迪特.邬希铎会长在2013年十月的总会大会演讲“你现在可以起来了!”,提到了如果我们有内疚的情绪该怎么处理,我认为这是让我们克服自卑的一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