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洪波,实分顺逆;凡适他国,悉循势以行。惟台与厦藏岸七百里,号曰横洋;中有黑水沟,色如墨,曰黑洋,广百余里,惊涛鼎沸,势若连山,险冠诸海。或言顺流而东,则为弱水;虽无可考证,然自来浮去之舟,无一还者,盖亦有足信焉。)
气势不容陈茂骂,奔腾难着谢安吟。十洲遍历横洋险,百谷同归弱水沉。黔浪隐樯天在臼,神光涌棹日当心。方知浑沌无终极,不省人间变古今。
引用自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2842
先来说说题名的黑水沟好了,一开始并不清楚这是指台湾什么地方,但是从‘台与厦藏岸七百里’来看,感觉是跟台湾厦门间的台湾海峡有关,用最科技的Google可以搜寻到黑水沟的维基说明,可能是台湾海峡、澎湖水道(又称澎湖海沟)或是冲绳海槽,由诗中可以猜出孙元衡的黑水沟比较像是台湾海峡,而对于喜爱体验旅游的我来说,有朝一日也会横渡冲绳海槽看看的。
此诗是孙元衡亲身经历横渡黑水沟的作品,对于我个人的人生经验来看,横渡台湾海峡的深刻经验,大抵来自当兵抽到金马奖后,搭着军舰来到金门的一段辛酸史。
文中的七百里如果从古代一里等于500公尺来看,大约是350公里,从维基的‘台湾海峡最窄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平潭岛与中华民国新竹市新竹商港之间,直线距离130公里;最宽处是中华民国屏东县的猫鼻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东山岛的澳角,直线距离410公里。’对比来看,可说是非常接近的数据。
序中‘黑水沟,色如墨,曰黑洋’及诗中‘黔浪隐樯天在臼’均提到台湾海峡的水是黑的,主因来自于黑潮(又称日本暖流),黑潮得名于其较其他正常海水的颜色深,这是由于黑潮内所含的杂质和营养盐较少,阳光穿透过水的表面后,较少被反射回水面,另外维基也提到黑潮的流速相当快,我猜这会产生诗中提到惊涛鼎沸现象。
孙元衡提到两个用典‘气势不容陈茂骂,奔腾难着谢安吟’,陈茂我是不认识的,所以用典冷僻是作者为了展现他的作诗功力吗?我倒不以为然,如果在现代,是没有人愿意追究研读的,倒不如用山水第一诗人谢灵运的诗,或许较平易近人,另外现代人在用文字叙景的功力也较差,反倒是借用相机等科技工具,来拍照录影比较能理解。
回来说说台湾海峡的险峻,早期‘许多来自闽、粤的移民渡过台湾海峡时,不慎发生海难,有河洛与客家都有民谣《渡台悲歌》称偷渡黑水沟来台者“六死三留一回头”,意即十人当中,有六人会死在台湾海峡,有三人会留在台湾,而一人会不敢继续渡过黑水沟而重回中国大陆。原因常为偷渡船舱环境险恶与超载’。
年轻时的我根本不知是这样的状况,只叹抽到金马奖是很背的一件事,那时新兵发配边疆,称为前送,移防回来本岛,称为内运,这是国防部后来公开说的,待在寿山前送兵转运站,或称转运营,这个令无数阿兵哥断肠之地,对我来说冬天在寿山待了十几天的我几乎没什么感觉,因为我从小就在寿山下出生,反倒有不少的亲切感,直至搭了什么舰花了二三十个小时才到,船上的一堆新兵吐到满船都是泡面时,就算不晕船的我看了也恶的想吐了,可想见东北季风的惊涛骇浪是会弄死人的,我也只能庆幸平安到达前线,现在更懂了原来能这么平安地活下来是见多么伟大的事了,而这就是我第一次横渡台湾海峡的经验。
后续在金门服役的期间,多次搭船回来高雄,就只因为住高雄而且有时就是可以多放几天假,还满高兴的。
退伍后因为工作需求,常需要到澎湖出差,澎湖群岛独特的景色与人文,使其荣获寂寞星球的2011年全球十大最佳世外桃源岛屿,有时也会在工作之余就在那渡假,那时的运输方式不是空运就是海运,海运我也搭过台华轮到过澎湖,那种船的舒适感真的比军舰到金门好太多了,我就想以后的新兵转运应该让我们搭这种豪华级的轮船才好啊。
或许从小身为渔家子弟的影响,我对海洋的乐趣一直不减,每次出国总是会想有船运的机会,像今年搭名门大洋邮轮渡过濑户内海,就让我印象深刻,老婆也一直很想到金门金门国家公园看看,或许来坐坐金门快轮体验一下也不错,不过我猜没人喜欢花十几个小时搭船的。
但是想领会作者‘方知浑沌无终极,不省人间变古今。’就非得来个一趟这样旅程才算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