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日本北海道胆振综合振兴局勇拂郡厚真町附近发生规模6.7的地震,北海道最大的火力发电站苫东厚真火力发电站因震害设备受损、无法运行,让北海道失去一半电力供应,我的记忆犹新,主要还是因为那年我们全家那个月要前往北海道旅游,一发生这样的消息,机票买了、饭店订了的我们纷纷的担心这个地震会不会影响我们。在推到更早我们的蜜月旅行是在日本东京,那时是在2010年底,来年的三月发生于日本东北地方外海三陆冲的地震矩规模9.0的大型逆冲区地震,日本史上第一个规模超过9的地震,以及随后引发的一系列灾害及核泄漏事故,让我一再庆幸我可以在那次地震前去了一趟日本。这两个事件都让我昼思夜想一直警觉台湾跟日本是那么一样地震多的国家,日本科技比我们先进那么多,都无法控制核电的安全,那我们还能要核电吗?想到这里只要地震一发生,我就挫咧等~为了我们大伙的生命安全,能不用核电改提倡再生能源这样的绿能产业,真的是需要。
有歌神号称的小齐在2011年就预言了台湾要靠风力来发电(风大雨大太阳大,谁卡大声谁就赢…真是神准,哈哈),学过物理的朋友都知道能量的形式可以概分为两大类:动能和位能,我们所习惯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包括水能(水力发电)、热能(火力发电)、原子能(核电)、风能(风力发电)、化学能(电池)及光能(光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等。什么是绿能,这又可以称为可再生能源,指的是来自大自然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力、潮汐能、地热能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会自动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而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对应,是无法经过短时间内再生的能源,而且它们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它们再生速度。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与核燃料、矿产等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该能源一旦耗尽,将不能开采出更多的可用储备供将来使用。
对哥来说,哥不是搞政治的,也不是滥用地球资源的大财主,哥只是一介平民,只要有电可以让我打计算机滑手机,可以安身立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那就满足了,为了解决能源危机的问题,在这能源转型关键时期,很简单,我们就是要有备用的能源政策。就像狡兔有三窟,任何的能源政策也不能偏废于某一核电,或是某一火力发电,这都是不智的,而发展绿能产业 — 以国内绿色需求为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引进国内外大型投资、增加优质就业,带动我国绿能科技及产业跃升,启动绿能科技产业创新方案,从长远之计来看,确实有其必要性。
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历史来看,最早发展的水力发电,对台湾来说,水库内淤泥堆积是严重致命伤,延续水库的寿命是我们要继续努力的。
利用风能的历史也算满久的,人类利用风力发电的尝试,最早在19世纪末的欧洲就已经开始,在西滨我们已经看到那一根根的风车发电机,不过陆上风力发电有瓶颈,就是土地资源有限,扩充电厂受挑战,而离岸风电正好可以解决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离岸风力发电又称离岸风力能源,是于海上建设风力发电厂。通常位于大陆架,利用风能进行发电,离岸风力发电较陆上风力发电具有更高的风速,所以能提供更多的电力且对此类邻避设施的反弹也较小,离岸风力发电成本较陆上发电成本为高,但于2016年荷兰波瑟勒(Borssele)离岸风力发场装机容量为700 MW,成本已降至€72.70/MWh (包含输电设备为€87/MWh),而丹麦离岸风力发场Kriegers Flak装机容量为600 MW,成本更降至€49.90/MWh (不含输电设备),建设成本是我们目前看到的难题,但是只要政策有前瞻性,像是太阳能或风电由开发商出钱盖,政府坐等税收和回馈金就好,我就觉得没有不能做的。
或许有些人认为台湾不适合离岸风力发电,因为欧洲跟台湾不一样,台湾的台风那么大,就怕台风来了会倒掉好几根发电厂,那时我就Google到ETtoday有这样的一则新闻『一场台风可撑50年!日本成功研发「台风发电机」逃离核电家园』,看看日本是怎么解决台风问题的,有时候如果有正面思考的话,格局会是不一样的,日本做得到,我们台湾做不到吗?
哥在这里要强烈呼吁离岸风电要留在台湾的发展啊!有些人认为引进这些外商,根本无法让台湾绿能产业有发展,外商赚饱了就跑的案例不是很多吗?就哥的工作来说,我也是在外商工作的,但我并没有看到我们公司会跑的感觉,如果这地有利可图是没有人会跑的,以这样推论若是离岸风电有利可图,想赶走这些外商还不容易说,那么只要有外商在的一天,台湾人就有机会在这些企业工作,只要学有能力就不怕以后没材烧。
台湾离岸风电发展遇到的困境,除了前述的台风外,到底还是人为的问题,在哥分享的第一个Youtube影片里,上纬董事长蔡朝阳说,「投入风电三年来,最大风险竟然都是非专业的风险。」到底是什么风险呢?
风险一,台湾想全力发展离岸风电,基础设施却严重不足。
风险二,政治考虑干扰专业,台湾不仅没有专用码头,也缺乏吊装设备与工作船。
风险三,发展离岸风电的软件环境不足。英国、丹麦、德国为了发展离岸风电,有非常完整的融资与保险制度,在台湾,上纬碰到了融资问题,政府却无法从旁协助解决。
减碳如此迫切,从上纬身上却看见海上风电示范业者处处碰壁,软硬件环境付之阙如,只能靠厂商土法炼钢、愚公移山。再不积极改变与加快脚步,恐将与减排承诺书(INDC)的目标离得更远。
远见杂志在380期有以『全球20座最优离岸风场 16座在台湾 台湾海峡的绿金宝藏』为封面主题,内容提到这股热潮缘起于2014年。当年国际工程顾问公司4C Offshore发布全球多年平均风速观测,竟发现世界上风况最好的20处离岸风场,台湾海峡就占了16处。甚至排在前十名的,除第一名位于中国南海,风速每秒12多米(12.04~12.11m/s),其中九处都在台湾领海,平均风速约每秒近12米(11.94~12.02m/s)。而且大多数在彰化外海。看啊!老天爷是公平的,祂给了沙特阿拉伯黑金石油,也没有忘记给咱台湾人绿金风力新宝藏。这种优势简直是比欧洲大国还好,如果我们可以设计出一套符合台湾地理与气候变化的机器与软件系统,因地制宜来发展亚洲离岸风场,那么台湾就会是亚洲第一个投入离岸风电产业链的国家,累积产业能量之后,未来更可进一步将这套技术输出到其他亚洲国家,有这个机会,是年轻人都要好好把握才是,为此教育政策要改善,能培育更多相关的风电技术人才,是我们需要注重的。
哥期待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生活,有干净的空气,有便宜的电可以用来打计算机滑手机,钱包满满可以常出国旅游,这样的人生很美好,一边工作一边去冒险,人生就是要这样去筑梦,我好佩服上纬董事长蔡朝阳喔!他实现了他的梦想,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