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竞技场冒险

这是脆弱的力量的简介部份,自从看了我已经够好了:克服自卑!从“担心别人怎么想”,到“勇敢做自己”之后,我就认为作者布芮尼.布朗Brene Brown的书很不错看,就又拿起更早出版的脆弱的力量来看。

[adsense][/adsense]

作者在这里的简介提到,她意外成了自卑和同理心的研究专家,这里应该就我看的“我已经够好了”的介绍,在2006年她发现,除了了解自卑以外,还必须了解另一面,就是:‘最容易摆脱自卑,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 — 我称这种人为“全心投入的人(the Wholehearted)”。他们有什么共通点?’

布芮尼想知道这个答案,但是错了,她发现自卑只是达到全心投入状态的一个变数。全心投入,是一种自信参与世界的方式。在《不完美的礼物》中,我为全心投入的生活定义了十大“指标”,指出全心投入的人努力培养什么,以及学习摆脱什么:

  1. 培养真实自我:别管别人怎么想
  2. 培养自我包容:放弃完美主义
  3. 培养韧性:摆脱麻痹和无力感
  4. 培养感恩和喜乐:不再觉得自己少了什么,不再恐惧黑暗
  5. 培养直觉,相信信念:不要事事都要追根究底
  6. 培养创意:别再跟别人比较
  7. 适时玩乐与休息:精疲力竭不是地位象征,生产力也不代表自我价值
  8. 培养平静安宁:弃绝焦虑的生活型态
  9. 培养有意义的工作:别再自我怀疑,没有什么事是“非做不可”
  10. 培养唱歌、跳舞和欢笑:不要装酷,过度矜持

全心投入的生活是自信参与生活,亦即培养勇气、包容和连结,让你一早醒来心想:不管我做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做,我已经够好了。也让你在睡觉前心想:没错,我不完美又脆弱,有时也会恐惧,但是那不会改变“我很勇敢,也值得拥有爱与归属感”的事实

这个定义是以下面的基本理念为基础:

  1. 爱与归属感是男女老幼不可或缺的需求,我们先天就想要和他人建立关系,人际关系为我们的人生带来目的与意义。少了爱、归属感和与他人的连结,就会导致痛苦。
  2. 如果把我访问的人大略分成两组:一组拥有强烈的爱与归属感,另一组则苦求不得。其实两组的差别只有一个变数:那些感受到爱、付出爱,而有归属感的人,只是愿意‘去相信’他们值得拥有爱与归属感罢了。他们不见得过得更好,更惬意,不见得就不需要对抗成瘾问题或忧郁症,不见得就没遭遇创伤、破产或离婚,但是当他们面对这些挑战时,会想办法让自己觉得他们是值得被爱,值得有归属感,甚至是值得拥有快乐的。
  3. “因为我值得”的强烈信念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当了解我们接受那些“指引”,是出自自己的选择,并且在经历了日常生活中的落实之后,信念才逐渐培养出来。
  4. 全心投入的人,目标是过着由勇气、包容、连结所定义的生活。
  5. 全心投入的人,把脆弱视为勇气、包容、连结的催化剂。事实上,愿意展现自己的脆弱,是我见过每个全心投入的人都有的明显特质,他们把一切(从专业成就、婚姻,到教养中最引以为傲的时刻)归因于勇于展现脆弱的力量。

我如何能够冒着展现脆弱的风险,分享我研究过程中那些不堪的故事,又不让人觉得我根本是个怪咖?我的专业盔甲怎么办?

最后我放了一个作者在TED的演讲,大家可以听听。

这确实是一本很棒的书。

porno